低代码都做了什么?怎么实现 Low-Code?
点击上方 前端Q,关注公众号
回复加群,加入前端Q技术交流群
前言
低代码的概念早在很多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比如最早期的Dreamweaver 1.0
,使用这种可视化编辑工具根本不需要投入较高的学习成本就可以轻松实现一个Web页面。而低代码最大的初衷也正是让开发者或用户减少编码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网站的体验、设计当中
什么是低代码
低代码
(Low-Code)从字面意思来讲,低
就是少;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下
,那低代码
自然就是少代码
,也就是说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码成本
如果想要从0实现一个可以在Web
中访问的网页,那最好要掌握的技术必然是Html
、Css
、JavaScript
,大部分情况下仅仅有了以上三种技术的加持是不够的,为了让所生产出来的Web页面
有着高维护性和高灵活性,一般要根据网页中的功能进行模块划分,以及确定页面的整个层次、结构等,其次再去考虑UI
等设计类问题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发现,实现一个Web页面
的学习成本,对于一个并不长期从事于网页开发的用户来说,这种开发方式所带来的学习成本是较大的;而低代码则不同,它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码成本,换句话说,即使零代码基础也可以轻松构建Web页面
低代码的优点
随着一个个可视化编辑工具或者说低代码平台的问世,低代码的优点也逐渐突出,比如上手速度快、开发效率高,不需要去考虑高学习成本所带来的负担。有着页面可视化的加持
,网页的布局、设计、UI等尽在掌握之中。通过拖拽组件的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初的想法或设计,从而不用将过多的精力投入至编程中
回顾之前的可视化编辑工具
这里来分析较为亲切的Dreamweaver CS6
页面布局
菜单栏
上方的菜单栏中包含了几乎布局所能用到的所有操作,比如插入表格、图片,同时你也可以通过插入-布局对象-div
来实现整个页面的div一把梭
管理栏
右边管理栏则是对于文件夹、外部资源、CSS样式的一些其它操作
属性栏
下方属性栏则是对添加的dom
元素进行设置,比如调整宽、高等属性
通过上面的种种功能,或插入亦或拖拽,都可以实现一个Web页面
,也不需要导出、预览等功能,因为Dreamweaver
始终会牢记这些基本要素
实现Low-Code的方式
说完Dreamweaver这类可视化编辑工具之后,现在来看看实现一个Web版低代码平台
的方式大概有哪些
由浏览器完成构建、渲染;服务端则提供一些依赖包 由服务端完成构建;浏览器则只负责渲染
这里采用第一种实现方式,也就是由前端完成一系列工作
,或者您也可以选用SSR
的方式由服务端完成所有基本操作
本篇文章大概通过以下步骤来从0至1实现低代码平台
快速完成静态页面布局 确定能够被拖拽的组件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选择一种适用于各组件间进行通信的方式 实现拖拽 渲染被拖拽组件 确保组件属性更改后可以实时映射至画布区域
如果将一个功能较为完整的低代码平台实现方式放在本篇文章中,那整片文章的篇幅势必过于冗长,为了简单且高效的快速实现一个低代码平台,此处仅以一个Demo(基于React v18.2.0)对其核心功能进行说明。完整版在文末有详细介绍
确定界面
上述看到的界面则是Adobe Dreamweaver CS6
所展现的布局,那现在再来看看Adobe Dreamweaver 2021
版本所展现的布局
差别其实并不大,都有着菜单栏
、属性栏
、管理栏
等等,在下面的Demo中,将继续沿用这种布局,只不过稍作修改
静态页面搭建
去除一切无用的操作,直接采用最简单的布局,即左、中、右方式的三栏布局
,左栏与右栏均为固定宽度,中间一栏自适应。不过左栏和右栏这俩名字听起来也不优雅,所以将左栏称之为组件区
,代表要拖拽的组件;中间栏称为画布区
,即发挥灵魂画手的地方;右栏则为属性区
,用来设置画布中某个组件的样式或属性
组件区定义为Left
,画布区定义为Center
,属性区定义为Right
;然后由App
组件对其统一管理。此时的项目结构为
|-- Low-Code
|-- package-lock.json
|-- package.json
|-- README.md
|-- public
| |-- favicon.ico
| |-- index.html
|-- src
|-- App.jsx
|-- index.js
|-- components
| |-- Center
| | |-- index.jsx
| |-- Left
| | |-- index.jsx
| |-- Right
| |-- index.jsx
复制代码
为了方便起见,文章后面再展示项目目录时,只展示src
下的结构
思路
简单提一下布局思路,App(#root)
为flex
布局,Left
与Right
的宽度固定为300px
,由于Center
是自适应宽度,所以不设置固定宽度,而是将其flex-grow
设为2
,这样便达到了圣杯布局
的效果
当然您也可以不采用flex布局,转而使用calc属性来计算宽度或者使用其它方式完成此界面的搭建
|-- src
|-- App.css // 新增
|-- App.jsx
|-- App.less // 新增
|-- index.js
|-- components
| |-- Center
| | |-- index.jsx
| |-- Left
| | |-- index.jsx
| |-- Right
| |-- index.jsx
复制代码
App
样式如下
#root {
width: 100%;
height: 100%;
display: flex;
}
复制代码
Left
样式如下
#root .left {
width: 300px;
height: 100%;
padding: 15px;
display: flex;
flex-direction: column;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background-color: #94B49F;
}
复制代码
Center
样式如下
#root .center {
height: 100%;
flex-grow: 2;
position: relative;
background-color: #FCF8E8;
box-shadow: inset 0 0 4px 2px #00000042;
}
复制代码
Right
样式如下
#root .right {
width: 300px;
height: 100%;
padding: 15px;
background-color: #DF7861;
}
复制代码
引入
App
组件代码如下
import Left from './components/Left'
import Right from './components/Right'
import Center from './components/Center'
import './App.css'
const App = () => {
return (
<Left />
<Center />
<Right />
)
}
export default App
复制代码
Left
、Center
、Right
组件中的代码均为以下示例模板
const Xxx = () => {
return <session className="xxx"></session>
}
export default Xxx
复制代码
至此,一个简易的静态Low-Code
平台页面就搭建完毕了。考虑到文章篇幅原因,在下面的文章中,除非很有必要,否则一律不展示CSS
样式代码
配置项
一个关乎Low-Code
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组件区、画布区、属性区之间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关联?此处并不是指组件间通信方式,因为这并不是个棘手的问题
一次拖拽,两处显示 & 一处修改,两处显示
一次拖拽,两处显示
在组件区拖拽完成后,画布区和属性区显示当前被拖拽组件,以及它所对应的属性
一处修改,两处显示
在属性区完成更改属性后,画布区需要根据最新的属性重新渲染当前组件,属性区则也要展示当前组件所对应的最新属性
需求大概是上面这些,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在已经实现拖拽的前提下,设想现有一个Button
组件,鼠标从组件区将Button
拖至画布区,然后画布区呈现当前拖拽的Button
组件,并且属性区会显示Button
组件的一系列属性。如果此时主动(拖拽)修改画布区中Button
组件的位置,则Center
要重新渲染最新的位置,要注意的是,画布区中其它组件的位置不能发生变动,位置发生变化的只能是当前组件,即Button
类似的问题又来了,当修改属性区中的某一属性时,只有当前组件所对应的属性会发生变化,其它组件即使有同名属性也不会发生变化
现在可以正视这个问题了,不管是组件的位置变化还是属性更改,其影响的区域甚多,而又不可能让每个区域都单独遵从某个逻辑,所以综上所述,此时应使用一个规则,来管理所有的变化,所有的区域都遵循当前规则
那这个规则又应该是什么呢?比如
{
text: "按钮",
el: <Button/>,
style: {
width: '',
height: '',
},
}
复制代码
text
代表当前组件的名称,el
代表当前要渲染的组件,style
代表当前组件的css样式
所有区域都共用以上规则,假设在属性区中修改Button
组件的宽度,此时只需要改变style
中的width
即可,然后其它区域拿到的都是修改后的width
,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但不能直接叫人家规则吧,除去低代码的概念,现在看看之前的“新”概念
都是用什么实现的?
数据可视化
使用svg
或canvas
来完成直观的数据展示,而对数据的管理
则使用了JSON
,低代码中的拖拽
其实也逃不过注入鼠标事件
的结局,在低代码中除去事件外,更需要一个东西来统领组件区、画布区、属性区,那这个东西,就称之为配置
。即使用一项项的配置来决定要在组件区渲染的组件有哪些、画布区应展示的组件是什么、属性区可以修改的属性有哪些、......
无论在何处修改当前组件的位置、属性,只需要更改当前组件所对应的配置即可,这样其它区域也都会遵从最新的配置来进行渲染。所以此时在项目中新增一个el-config.jsx
文件,里面存放组件区中的组件,此文件中的配置就决定了低代码平台中的组件区拥有哪些组件、画布中可以渲染哪些组件,以及属性区可以更改哪些属性等
|-- src
|-- App.css
|-- App.jsx
|-- App.less
|-- el-config.jsx // 新增
|-- index.js
|-- components
| |-- Center
| | |-- index.jsx
| |-- Left
| | |-- index.jsx
| |-- Right
| |-- index.jsx
复制代码
const config = [
{
text: "按钮",
el: props => <button {...props} >按钮</button>,
style: {
width: '',
height: '',
backgroundColor: '',
}
},
{
text: "输入框",
el: props => <input {...props} />,
style: {
width: '',
height: '',
backgroundColor: '',
}
},
]
export default config
复制代码
选择组件通信方式
组件通信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父传子
、PubSub
,甚至是redux
等,而现在的需求是多个组件共用一个配置,当这个配置项发生变化时,其它组件必须重新渲染,以此显示最新的组件状态。所以决定使用context
来完成各组件通信,即
在项目中新增一个Context
文件夹,用于存放创建的context
环境上下文
|-- src
|-- App.css
|-- App.jsx
|-- App.less
|-- el-config.jsx
|-- index.js
|-- components
| |-- Center
| | |-- index.jsx
| |-- Left
| | |-- index.jsx
| |-- Right
| |-- index.jsx
|-- Context // 新增
|-- index.jsx
复制代码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export default React.createContext()
复制代码
通过上述代码就创建好了一个context
环境上下文,然后在组件区、画布区、属性区的共同区域使用Provider
向内传递数据,其被包裹的组件只需通过useContext
来接收数据即可,当共同区域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Provider
下的组件会拿到最新的值,并重新渲染
App组件结合Context
App
组件通过Provider
将组件区、画布区、属性区进行包裹并向下传递数据
import { useContext } from 'react'
import context from './Context'
const App = () => {
// 存储画布中的组件
const [editor, setEditor] = useState([])
// 存储当前拖拽的组件
const [curDrag, setCurDrag] = useState({})
// 存储当前操作的组件
const [selectedEl, setSelectedEl] = useState({ style: {} })
return (
<Provider value={{
editor, setEditor,
curDrag, setCurDrag,
selectedEl, setSelectedEl,
}}>
<Left />
<Center />
<Right />
</Provider>
)
}
复制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组件区、画布区、属性区会始终操作这些传递下去的数据,而当调用setXxx
时,其下的组件都会被重新渲染,下面是对于各状态的说明
editor
用于存储画布中的元素,默认为空数组;当在画布中新增元素时,只需对该数组执行push
操作即可curDrag
为当前正在拖拽的元素;当开始拖拽新元素时,立即使用setCurDrag
更新curDrag
的值,并可借此通知画布区将要新增的组件是哪个组件selectedEl
则让属性区展示当前被拖拽组件的属性
至此,App
组件的所有工作已基本完成
实现拖拽——H5 Drag
在Html5
提供的一系列drag API
加持下,可以轻松实现在页面中对元素发起的任意拖拽,而一个好的Low-Code
更不能丢弃拖拽的优雅性,所以在此处用drag
来实现拖拽组件的效果,但本篇文章并不会使用drag
来完成拖拽组件,而是采用定位
来完成,具体原因会详细说明
现在对drag Api
进行简单回顾
onDragStart:当要拖拽的元素开始被拖拽时触发,此事件作用于被拖拽元素上 onDragEnter:当要拖拽的元素进入目标元素时触发,此事件作用于目标元素上 onDragOver:当要拖拽的元素在目标元素上移动时触发,此事件作用于目标元素上 onDragDrop:当要拖拽的元素在目标元素上松开鼠标时触发,此事件作用于目标元素上
注意,在onDragOver
中必须取消默认事件,即event.preventDefault()
,否则onDrop
事件不会被触发
注入事件
在对drag Api
有了一定的了解下,现在来看看如何应用它们
Left组件
在开始拖拽组件之前,需要让Left
组件渲染一些默认组件以供拖拽,由于前面已经对el-config.jsx
进行了配置,所以在Left
中可以直接取出并使用
// 渲染el-config.jsx中的组件
import config from '../../el-config'
const Left = () => {
return (
<section className="left">
{
config.map((v, i) => (
<div
className="left-config"
draggable
key={i}
onDragStart={() => dragStart(i)}
>
{v.el()}
</div>
))
}
</section>
}
复制代码
为了美观一点,将每个组件都渲染在.left-config
这个div
中,并给予.left-config
一定的样式。其次为这个div
开启dragable
属性,当为一个元素指定了dragable
属性(也可以手动指定为true
)后,这个元素就可以被拖拽了,并且当开始拖拽时,会触发它的onDragStart
事件,要注意的是,这个事件会作用于被拖拽的元素身上,也就是.left-config
身上
上面config.map(... )
中出现了一个v.el()
,现在来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在React
中,无论是函数式组件
还是类式组件
,最后其实都是通过“人工”调用的,比如
const A = () => null
const B = class B extends React.PureComponents {
render{
return null
}
}
复制代码
使用A
、B
两个组件的形式也很简单,无非就是<A/>
、<B/>
,换句话说,在执行<A/>
的同时,React
发现这是一个函数式组件,然后调用它,即A()
,然后对A
函数的参数、返回值进行一番处理,随后得到了null
;类式组件亦是如此,只不过调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即A()
变为new B()
,然后根据B
返回的实例进行下一步操作,下面举例说明
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const A = () => {
const [v] = useState(0)
return <p>{v}</p>
}
// A() 与 <A/> 并无太大区别
const V = () => A()
export default V
复制代码
A
与V
均为函数式组件,A
组件返回的一个具体的dom
元素,而V
组件则是手动调用了A
函数,这与直接书写<A/>
并无太大区别,这种情况就适用于想渲染某个组件,但又不想立即渲染,所以可以使用这种形式来“缓存”下组件,使其不要立即渲染
以按钮组件
举例说明,其配置项的v.el
正是props => <button {...props} >按钮</button>
,所以此处{v.el()}
的目的正是要渲染这个按钮组件,这里只需简单了解下v.el
的函数体即可,后面会对它进行详细讲解
现在为.left-config
,也就是Left
组件区添加事件
import { useContext } from 'react'
import context from '../../Context'
import config from '../../el-config'
const Left = () => {
const { setCurDrag, editor } = useContext(context)
// 开始拖拽时触发
const dragStart = (i) => {
console.log('dragStart...')
setCurDrag({
key: editor.length,
...config[i],
})
}
return (
<session className="left"></session>
)
}
复制代码
此时注入onDragStart
事件,当此事件被触发时,会调用dragStart
函数,并且将i
传递进去,这个i
在此处就是指的当前拖拽的元素是哪个元素(在el-config.jsx
中,比如索引0代表按钮,1代表输入框),在dragStart
中只需要根据i
来拿出对应的配置,然后修改curDrag
即可达到效果
Center组件
我相信经过上面的代码说明,Center
组件中的部分逻辑就没必要再次赘述了,代码如下
import { Fragment, useContext } from 'react'
import context from '../../Context'
const Center = () => {
const { editor, setEditor, curDrag, setCurDrag } = useContext(context)
// 移动时触发
const dragOver = e => {
console.log('dragOver...')
e.preventDefault()
}
// 进入时触发
const dragEnter = () => {
console.log('dragEnter...')
}
// 完成本次拖拽时触发
const drop = (e) => {
console.log('drag...', e)
const position = {
top: e.nativeEvent.offsetY,
left: e.nativeEvent.offsetX,
}
const nextEl = { ...curDrag, position }
setCurDrag(nextEl)
setEditor([...editor, nextEl])
}
return (
<section
className="center"
onDragEnter={dragEnter}
onDragOver={dragOver}
onDrop={drop}
>
{
editor.map((v, i) => (
<Fragment key={i}>
{v.el({ style: { ...v.position, ...v.style }, className: 'static' })}
</Fragment>
))
}
</section>
)
}
export default Center
复制代码
为Center
组件绑定onDragEnter
、onDragOver
、onDrop
事件,此三个事件已在上面进行了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它们会作用于目标元素身上,也就是类名为.center
的这个session
元素上,例如从Left
组件拖拽一个元素至Center
组件中,Left
组件就是当前元素,Center
组件就是目标元素
onDrop
事件会在拖拽完成时触发,其drop
函数对当前拖拽元素的位置进行确定,通过event
得到offsetX
、offsetY
之后,对editor
添加新的元素,并且对curDrag
进行补充,因为curDrag
本身就是配置项了,但该配置项并没有当前元素的具体位置,所以无法渲染
换句话说,App中有三个状态,即editor、curDrag、selectedEl。Left与Center通过curDrag相关联,用于确定拖拽的组件是哪个组件;Right与Center通过selectedEl相关联,用于确定当前修改的组件是哪个组件;而Center则全部享有三个状态
再来看v.el(arguments)
,这次向el
所对应的这个组件中传递了参数,而el
这个组件呢?现在来分析一下el
el: props => <button {...props} >按钮</button>
可以看到传递的arguments
原封不动的移动到了button
身上,这也是为什么位置会被渲染出来的原因,即
v.el({ style: { ...v.position, ...v.style }, className: 'static' })
相当于
<button
style={{top: '', left: '', ...}}
className='static'
>按钮</button>
复制代码
类.static
则是添加了一层position: absolute
,与center
的position: relative
相对应,而offsetX
、offsetY
又对应着它们每个人的top
、left
,所以就可以保证拖拽的效果实现
现在来看效果,不错,实现了从组件区拖拽一个组件到画布区(先不考虑属性区是如何完成的),但这种实现方式真的可取吗?
假设今天(2022/08/03)刚把这个低代码平台实现了,但产品下午上班第一件事就告诉你:“小张啊,左边这个绿色区域不太美观,你能不能把每个组件的背景色换成和右边的红色一样啊”。现在尝试转换成代码的思路,**”左边 组件背景色改为红色“ -> ”组件区中每个组件的背景颜色为红色"**,嗯?这不是很简单吗,我只要把属性区的background-color
拷贝一下给组件区不就完成了吗,说干就干,改动后的代码如下
.left-config {
background-color: #DF7861;
}
复制代码
效果如下
产品不愧是产品啊,改完之后的界面确实比之前“好看”一点了,但当尝试拖拽一个元素到画布区时,我的内心已经在痛骂产品了
看到效果后,别说产品了,我都傻眼了!!这效果,拖拽的时候按理说不应该只有按钮组件
过来吗,怎么这么大一个背景色也过来了呢,是不是我拖拽的是背景色,而不是按钮两个字?等等 就此打住,如果用户只能拖拽“按钮”两个字的这个区域,那体验感就大打折扣了(因为可拖拽的区域太小了)。这可咋办,产品交代的活总不能让它自己干吧
现在出现的这个问题,换句话说,在不完成需求的前提下,即使把背景色由红色换为透明色,类似的问题还是会出现,现在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以下是.left-config
的CSS
样式
.left-config {
width: 100%;
height: 200px;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user-select: none;
margin-bottom: 50px;
border-radius: 5px;
border: 1px solid #fff;
position: relative;
background-color: #DF7861;
transition: all 0.3s;
&:hover {
opacity: 0.45;
box-shadow: 0 0 10px 1px #00000038;
}
&::after {
content: '';
width: 100%;
height: 100%;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opacity: 0.1;
}
}
复制代码
.left-config
有一个after
伪元素,但罪魁祸首可不是它,这个伪元素的目的只是在拖拽时确保不会触发已渲染组件的事件,下面的效果为不使用伪元素,可以看到,如果在组件区域拖拽input框,此时的输入框是会获取到焦点的
所以添加这层伪元素的目的就是防止触发已渲染组件的默认行为。而红色背景
则是因为拖拽属性的问题,拖拽属性是绑定给.left-config
的,此处可以理解成,当拖拽.left-config
时,会将.left-config
的区域暂时生成一张快照,然后这张快照就是在屏幕上显示的拖拽区域,而背景色虽为红色,但也属于构成这张快照的一员,所以拖拽时自然就会被显示了。那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把dragable
属性给每个组件(.static
),那拖拽的区域是有限的,比如当拖拽按钮组件
时,只有在按钮这个“小方块”中拖拽才能触发onDragStart
事件;当拖拽输入框组件
时,只有在输入框这个“小长条”中拖拽才能触发onDragStart
事件,这样一来,用户的体验也会大大下降,所以应该如何解决呢?
解决方案就是不用H5
的drag
,因为太局限了,无法达到一些特殊的产品需求,或者说使用时无法给出最优的体验感,这也就是本篇文章前面所说的为什么不用drag
来完成拖拽组件,而是采用定位
来完成的具体原因
经过上述分析,相信你对低代码的整个实现方式、思路、结构已经有了大致了解,现在,开始将drag
换为定位
来完成
实现拖拽——定位
回顾一下使用H5 Drag
的实现方式,在Left
组件中通过onDragStart
得知要拖拽组件了,在Center
组件中通过onDrop
来得知此次拖拽完毕,并在drop
函数中做出一系列反馈
那改为定位应该如何去做呢?这里提供一个思路就是,在Left
组件中按下鼠标并移动鼠标时,就等同于要拖拽组件了,可以理解为类似onDragStart
事件的处理过程。然后在Center
组件中注入鼠标移动事件、鼠标松开事件,这样来看的话,一次完整的拖拽组件过程就是
鼠标在组件区按下并移动 鼠标在画布区移动 鼠标在画布区松开
只需要在鼠标松开时,拿到对应的数据(配置)进行渲染即可
Left组件
先在Left
组件中,使用onMouseDown
与onMouseMove
替代onDragStart
const Left = () => {
const [move, setMove] = useState(false)
// 鼠标按下
const handleMouseDown = () => {
console.log('handleMouseDown...')
setMove(true)
}
// 鼠标移动
const handleMouseMove = (i) => {
if (!move) return
console.log('left handleMouseMove...')
setCurDrag({
key: editor.length,
...config[i]
})
setMove(false)
}
return (
<section className="left">
{
config.map((v, i) => (
<div
className="left-config"
key={i}
onMouseDown={handleMouseDown}
onMouseMove={() => handleMouseMove(i)}
>
{v.el()}
</div>
))
}
</section>
)
}
复制代码
使用move
来标识是否处于移动状态,如果处于移动状态,才能去修改curDrag
,否则只要鼠标移动上来,curDrag
就会一直被修改;当鼠标按下时,就代表用户要进行拖拽了,所以设置move
为true
,此时便会顺利通过handleMouseMove
中的if
校验,其handleMouseMove
函数会收到参数i
,这个i
则标识当前拖拽的组件是哪个组件,然后设置curDrag
的值,其中key
为当前被拖拽组件的标识,因为如果画布中的组件全部都是按钮时,无法单纯的通过配置进行确定当前操作的组件是哪个组件,而...config[i]
则是从el-config.jsx
中取出对应的配置,然后通过setCurDrag
来更新curDrag
。调用setCurDrag
时,Center
就会拿到新的curDrag
,然后去渲染当前组件
Center组件
至于画布区的实现,如果直接进行讲解,有点太生硬了,不如从下面这个效果开始说起
上面看到的是一个最简单的效果,现在分析一下从组件区拖拽一个组件到画布区都经历了什么
鼠标从组件区按下:代表将要拖拽新组件到画布区 鼠标在组件区移动:代表已经要往画布区中生成新组件了 鼠标移入画布区:显示灰色遮罩层,并显示弹窗,弹窗中有当前被拖拽组件的名字 鼠标在画布区移动:灰色遮罩层依然显示,并且弹窗跟随鼠标进行移动 鼠标在画布区松开:灰色遮罩层隐藏,并且鼠标落点处会生成新组件,然后属性区显示当前组件的属性
现在前两步已经实现了,来看后三步应该怎么做。既然drag
已经被抛弃了,那Center
组件就有必要进行重写了,一个基础的Center
组件如下
import { useState, useContext } from 'react'
import context from '../../Context'
const Center = () => {
const { editor, curDrag, setEditor, setCurDrag, setSelectedEl } = useContext(context)
// 注册事件
return (
<div
className="center"
onMouseMove={handleMouseMove}
onMouseUp={handleMouseUp}
>
{
editor.map((v, i) => (
<div
key={i}
>{v.el({ style: { ...v.position, ...v.style }, className: 'static' })}</div>
))
}
</div>
)
}
export default Center
复制代码
遮罩层
现在进行扩展,首先增加一个灰色遮罩层,毕竟要从最简单的做起
const Center = () => {
// 是否有选中某个组件
const [selected, setSelected] = useState(false)
return (
<div
className="center"
onMouseMove={handleMouseMove}
onMouseUp={handleMouseUp}
>
{selected ? <div className="shield"></div> : null}
{
editor.map((v, i) => (
<div
key={i}
>{v.el({ style: { ...v.position, ...v.style }, className: 'static' })}</div>
))
}
</div>
)
}
复制代码
新增加一个selected
状态,决定灰色遮罩层是否显示,当在画布区选中某个元素,或由组件区拖拽元素至画布区时,selected
应为true
。灰色遮罩层.shield
的css
样式不再进行赘述
Pop组件
现在来完成在画布区中跟随鼠标移动的弹窗,思路如下:
既然弹窗也是Center
的子民,为了方便管理,不如将其抽离出去,反正“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将弹窗命名为Pop
,现在项目结构如下
|-- src
|-- App.css
|-- App.jsx
|-- App.less
|-- el-config.jsx
|-- index.js
|-- components
| |-- Center
| | |-- index.jsx
| | |-- Pop // 新增
| | |-- index.jsx
| |-- Left
| | |-- index.jsx
| |-- Right
| |-- index.jsx
|-- Context
|-- index.jsx
复制代码
Pop
组件算是这个项目的难点之一了,先来看看Pop
组件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鼠标在画布区移动时,需要进行跟随 显示当前被拖拽组件的名称
鼠标在画布中移动时,在Pop
中拿不到精确的位置,而又需要Pop
跟随鼠标,因为在Center
中可以拿到具体的位置,所以可以使用最简单的父传子
通信方式,由Center
下发位置,Pop
去更改位置,而对于在Pop
中如何更改自身位置,此处选择使用Ref
,代码如下
import { useRef, useEffect } from 'react'
const Pop = ({ setHandOver, text }) => {
// 通过ref保存Pop元素
const ref = useRef()
// 修改位置的方法
const changePosition = {
top: v => ref.current.style.top = ${v}px,
left: v => ref.current.style.left = ${v}px,
}
useEffect(() => {
// 向上传递
setHandOver({ ...changePosition, ref: ref.current })
}, [])
return (
<div
className="pop"
ref={ref}
>{text}</div>
)
}
export default Pop
复制代码
在Pop
组件挂载后,通过父组件提供的setHandOver
将修改Pop
位置的方法、以及Pop
元素自身都传递上去,这样一来Center
组件便可以操控Pop
组件了,当在Center
组件中要生成新的拖拽组件时,也只需通过handOver
获取Pop
的位置即可
handOver
现在来为Center
添加setHandOver
const Center = () => {
const { curDrag } = useContext(context)
// 获取Pop中的数据
const [handOver, setHandOver] = useState(null)
return (
<Pop
setHandOver={setHandOver}
text={text}
/>
)
}
复制代码
这样一来Pop
组件始终都会被挂载,而不受curDrag
的限制,当不需要Pop
组件时,将定位设置为负值即可;让Pop
始终挂载是因为Center
组件始终需要这个dom
元素去承担显示位置、移动位置、显示组件名称等任务
此时handOver
中就拥有了top
、left
方法,当用户拖拽一个元素至画布区时,只需要在Center
中拿到鼠标的位置然后通过top
、left
方法进行修改弹窗位置即可,这样便会实现弹窗跟随鼠标进行移动的效果了
完成Center组件
onMouseMove
现在为Center
注入鼠标移动事件
const Center = () => {
// 当前被拖拽组件的key
const { key } = curDrag
// 鼠标移动事件
const handleMouseMove = e => {
if (!(typeof (key) === 'number')) return
console.log('center handleMouseMove...')
const top = e.nativeEvent.offsetY
const left = e.nativeEvent.offsetX
handOver.top(top)
handOver.left(left)
setSelected(true)
}
return (
<div
className="center"
onMouseMove={handleMouseMove}
></div>
)
}
复制代码
因为onMouseMove
事件是给Center
组件的,所以不可能一直被触发,需要有个边界判断进行限制,而通过组件区拖拽组件至画布区的这种方式,Center
组件会收到完整的curDrag
,包含当前被拖拽组件的key
,所以在onMouseMove
事件中通过判断key
是否为Number
类型来决定是否执行事件处理逻辑
注意点:!typeof(key) === 'number' 与 (!typeof(key)) === 'number'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写法,至于为什么,您可以在《JavaScript每日一题》专栏[2]的操作符及数据类型题目[3]中找到原因
onMouseUp
onMouseUp
事件与onMouseMove
事件同样进行一次边界判断
const Center = () => {
// 存储最后的位置
const [lastPosition, setLastPosition] = useState({ top: 0, left: 0 })
const [handOver, setHandOver] = useState(null)
// 鼠标松开事件
const handleMouseUp = e => {
if (!(typeof (key) === 'number')) return
console.log('handleMouseUp...')
e.preventDefault()
e.stopPropagation()
const top = parseFloat(handOver.ref.style.top)
const left = parseFloat(handOver.ref.style.left)
const curPosition = { top, left }
if (top <= -10 && left <= -101) {
const { top, left } = lastPosition
curPosition.top = top
curPosition.left = left
changePosition(true, true)
return
} else { setLastPosition({ top, left }) }
const position = { top: curPosition.top, left: curPosition.left }
changePosition(position)
}
return (
<div
className="center"
onMouseUp={handleMouseUp}
></div>
)
}
复制代码
lastPosition
则是用于存储当前元素最后的位置,因为经过多次实践发现,有些自带焦点的组件(无论是UI组件库,还是原生dom元素),比如按钮,按钮是可以获取到焦点的,而像一个p
标签,或是一张图片,是获取不到焦点的,这些自带焦点的组件在触发自身的默认事件时会发生位置错乱的现象,所以使用lastPosition
存储它们最后的位置,以便获取到焦点时造成不必要的位置偏移
在onMouseUp
事件中,通过handOver
中存储的Pop
组件的ref
,来得到弹窗的具体位置,并做一次简单的判断,如果当前的这个松开事件是一个焦点事件,那就不更改位置,而是使用上次缓存的位置,这样保证了其焦点获取时不会发生布局错乱的现象;如果这个松开事件不是一个焦点事件,则缓存一下这个组件的位置,然后通过changePosition
去渲染最新的位置;因为在它们获取到焦点时,会发生一次偏移,而偏移的数量就是判断的标准
changePosition
const Center = () => {
// 修改位置的方法(Pop与新组件的位置)
const changePosition = (position, require) => {
handOver.top(0)
handOver.left(-101)
setSelected(false)
setCurDrag({})
setSelectedEl({ ...curDrag, style: { ...curDrag.style } })
if (require) return
const isHave = editor.find(v => v.key === key)
if (!isHave) return setEditor([...editor, { ...curDrag, position }])
const arrs = editor.map(v => v.key === key ? { ...v, position } : v)
setEditor(arrs)
}
}
复制代码
参数position
决定了要渲染的最新位置,require
决定了是否进行渲染,因为当自带焦点的组件事件被触发时,是不需要渲染位置的;在更改位置之前,首先调用handOver
中的top
、left
方法使Pop
组件“复位”,因为本次拖拽已经结束了;setSelected(false)
则是代表当前未选中组件,以此来取消灰色遮罩层的显示;setCurDrag({})
则是代表拖拽完毕,不要再进去Center
中的事件了;setSelectedEl
则是通知属性区去展示当前组件对应的属性;isHave
的作用则是判断此次修改是针对的新组件还是旧组件,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去渲染不同的editor
完成Pop组件
import { useRef, useEffect } from 'react'
const Pop = () => {
const ref = useRef()
const changePosition = {
top: v => ref.current.style.top = ${v}px,
left: v => ref.current.style.left = ${v}px,
}
// 鼠标移动至Pop上时,必须对其作出处理
const handleMouseMove = e => {
e.stopPropagation()
const top = e.nativeEvent.target.style.top
const left = e.nativeEvent.target.style.left
changePosition.top(parseFloat(top) + e.nativeEvent.offsetY)
changePosition.left(parseFloat(left) + e.nativeEvent.offsetX)
}
return (
<div
onMouseMove={handleMouseMove}
ref={ref}
></div>
)
}
export default Pop
复制代码
之所以给Pop
组件添加onMouseMove
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在画布区拖动时造成的“丢帧”情况,并且需要在该事件中取消事件冒泡,如果不取消事件冒泡,则当鼠标移动至Pop
中时,Pop
组件会立即发生位置错乱,当然,你也可以不取消事件冒泡,而是使用元素与鼠标分离的方式,也就是拖拽时始终保证鼠标位于Pop
组件的下方并有一段有效间隔,随后在该事件中对Pop
的位置做出处理
主动拖拽画布中的组件
实现到这里,一个完整的Center
组件就基本实现了,但还有个问题,就是无法在画布区主动拖拽元素,也就是说,现在只能通过组件区拖拽组件至画布区,无法在画布区主动拖拽已有的组件,由于前面已经实现了大概,所以在Center
组件中直接添加一个onMouseDown
即可
const Center = () => {
// 鼠标按下(可以理解成由组件间拖拽组件至画布区)
const handleMouseDown = i => {
console.log('handleMouseDown...')
setCurDrag(editor.find(v => v.key === i))
}
return (
<div className="center">
{
editor.map((v, i) => (
<div
key={i}
onMouseDown={() => handleMouseDown(i)}
>{vel()}</div>
))
}
</div>
)
}
复制代码
注意,这个onMouseDown
事件要绑定给画布区中的每个组件,如果绑定给Center
就无法确定当前要拖拽的组件是哪个组件了,而handleMouseDown
事件处理函数的逻辑也相对简单,只是让curDrag
变为当前拖拽的元素,然后便可畅通无阻的进入onMouseMove
和onMouseUp
事件,这样也就实现了在画布区主动拖拽元素的效果
搭建属性区
属性区则比较好实现,因为经过组件区和画布区的一番实践后,前进的路基本被磨平了,现在只需一脚油门踩下去即可。属性区中根据selectedEl
来渲染当前组件的对应的属性,而是否展示为空则是根据selectedEl.text
来决定,如果text
取值为undefined
则说明当前未选中某个组件,此时只需展示空数据即可,如果text
不为空,那么就渲染当前组件内置好的style
属性。
import { useContext } from 'react'
import context from '../../Context'
// 渲染selectedEl所对应的属性
const Right = () => {
const { setEditor, editor, selectedEl, setSelectedEl } = useContext(context)
const styleKeys = Object.keys(selectedEl.style)
return (
<section className="right">
{
!selectedEl.text ? <h2>暂未选择组件</h2> : (
<div>
<h2>{selectedEl.text}</h2>
{
styleKeys.map((v2, i2) => (
<div
className="right-configs"
key={i2}
>
<p>{v2}</p>
<input
type="text"
onChange={e => handleChange(e, v2)}
/>
</div>
))
}
</div>
)
}
</section>
)
}
export default Right
复制代码
当确定选中了组件,并且在更改输入框的值时,会触发其onChange
属性,在handleChange
函数中会收到两个形参,event
用于取出输入框的值,name
则代表要修改的style
属性是谁
const Right = () => {
// 修改当前组件的属性
const handleChange = (e, name) => {
const value = e.nativeEvent.target.value
const next = v => ({
...v,
style: {
...v.style,
[name]: value
}
})
const result = editor.map(v => v.key === selectedEl.key ? next(selectedEl) : v)
setEditor(result)
setSelectedEl(next(selectedEl))
}
}
复制代码
通过key
取出当前操作的组件是哪个组件,这种类似的操作在前面已经用过多次,所以不再进行赘述。找出操作的组件并更新其配置后,此时修改editor
、selectedEl
,修改editor
的目的是让画布重新渲染,修改selectedEl
则是让属性区也得到最新的属性
总结
至此,文章已对低代码的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Demo的形式,帮助各位读者迅速掌握搭建低代码平台的核心思路和实现方式,也手摸手从0至1完全实现了一个低代码平台,其中对整个项目的思路和结构、坑与难点,皆已详细说明并探讨
但仅凭一个Demo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查看完整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完整版的全部组件均基于antd UI组件库,并添加了一系列功能
在线预览[4] 访问GitHub(完全开源)[5]
浅谈低代码
说一下我对低代码的理解,仅仅是个人观点
其一
我觉得低代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分担程序员的一些工作,比如一个简单的H5页面,完全可以通过低代码平台进行实现,无论是设计还是产品,中间都省去了一堆繁琐的步骤,但比较复杂的H5页面,单单借助低代码平台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说低代码平台更像是给这些不太懂编程而又想快速实现符合产品本身需求的这类人所准备的
其二
复杂的低代码平台,或者说由此所生产出来的网页,它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是有待考究的,比如要对原网页进行二次开发怎么办、网页中有一个复杂的请求模块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去测试这个网页的功能是否正常、...... 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要考虑的
其三
假设低代码平台中的某个组件出现了bug,或者是出现了最令人头疼的兼容性问题,那么只能由它的开发者去修复,而至于何时才能修复,这个修复的时间,基本也是不固定的
简要概括
如果用两句话概括下我对低代码的理解,那么应当是以下两句:
所见即所得
大概是对Low-Code
最好的阐述了
再花里胡哨的东西,也不如老老实实敲代码
有安全感,毕竟技术服务于业务
文末
低代码的概念虽又火了一遍,但往后的路或发展前景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也希望能就此再进一步发挥前端工程师的价值
阅读完本篇文章后,如果对低代码的实现方式仍存在疑问,您可以
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 访问上方的GitHub地址查看源码[6]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收藏加关注
关于本文
作者:FuncJin
https://juejin.cn/post/7127409867123327012
往期推荐
最后
欢迎加我微信,拉你进技术群,长期交流学习...
欢迎关注「前端Q」,认真学前端,做个专业的技术人...